观鸟之旅
首页>>新闻与活动

不负生态不负城 !盐城践行“两山”理论,构建东部沿海“绿色风光”

发布日期:2021/10/13  点击次数:20
















自带“饭勺”的小鸟惊艳亮相,探寻解密勺嘴鹬食谱,还有跳跳鱼等湿地里的小可爱们……连续3天,央视新闻频道推出特别节目《寻找勺嘴鹬》,将直播镜头聚焦盐城条子泥湿地,向世界讲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盐城故事”。


640.jpg

  市第八次党代会报告提出,“要在践行‘两山’理论推动绿色转型上示范引领。积极在‘双碳’目标下竞逐新赛道,发挥好湿地碳汇优势、世遗生态优势、新能源产业优势,实现利用生态优势换道超越。”近年来,我市切实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努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尤其是盐城黄海湿地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越来越多的珍稀鸟类在这里栖息、落脚,麋鹿种群、扩散区域发展迅速,野生动物种类、数量明显增加,我市践行“两山”理论,构建东部沿海“绿色风光”,做到不负生态不负城。


640 (1).jpg


  “坚决扛起世界自然遗产生态保护责任,扎实开展生态修复,最大力度保护好生态原真性和生物多样性。”在市第八次党代会上,市委书记曹路宝在报告中掷地有声。


640 (2).jpg



640 (3).jpg

近期东台条子泥湿地正是候鸟迁徙季,许多濒危鸟类到此进行休整觅食。



盐城案例获全球特别推荐


10月8日起,央视新闻频道《新闻直播间》连续3天推出直播特别节目《寻找勺嘴鹬》。“小勺子”惊艳现身央视直播镜头,盐城生物多样性保护取得的成效受到多方关注。
  作为黄海湿地的新晋网红,勺嘴鹬全球只有600多只,属于极危候鸟,和丹顶鹤、麋鹿,并称湿地“吉祥三宝”。每年的八、九、十月份,“小勺子”都会长途跋涉来到盐城。


640.png


  “小勺子”为何青睐盐城?这里拥有太平洋西岸和亚洲大陆边缘面积最大、生态保护最好的77万公顷海岸型湿地,是濒危物种最多、受威胁程度最高的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路线的中心节点,也是勺嘴鹬漫漫迁徙途中重要的“停机坪”和“加油站”。
  “盐城作为世界自然遗产地,是候鸟不可替代的中转站,在探索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形成的成功经验举世瞩目,总结好、推介好‘盐城实践’就是我们制作这期节目的初衷。”央视特别节目摄制组主创人员徐大为如此阐释。
  今天,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COP15)在昆明召开。会议上,中国馆主题展区将展出盐城黄海湿地保护管理案例,盐城“以恢复鸟类栖息地为目标的自然解决方案”入选“生物多样性100+全球特别推荐案例”。


640 (4).jpg

  在第43届世界遗产大会上,盐城黄海湿地作为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近年来,黄海湿地遗产地实施了一系列以生态重建、辅助再生、自然恢复、保护保育等为措施的生态修复项目,更大程度地恢复湿地生态系统,更好地发挥生态系统的生态功能,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湿地保护和运行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
  市湿地和世界自然遗产保护管理中心主任吴其江介绍,我市积极探索黄海湿地世界自然遗产保护管理新路径,恢复鸟类栖息地的生态功能,保护鸟类迁徙通道。


640 (5).jpg


640 (6).jpg

▲条子泥


以NbS理念呵护生物家园


在市第八次党代会上,市委书记曹路宝在报告中提出,要“实施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bS),切实强化山水林田湖草协同治理”。盐城是首个将“NbS”写入党代会报告的设区市。
  大堤外,海浪涌来,正在滩涂觅食的鸟儿展翅腾起。一堤之隔,是它们避潮休憩的720亩“家园”。成千上万只鸟儿飞越海堤,落脚到观潮区大堤内侧的水域,踱步、嬉戏、觅食。
  2020年,东台市从就近的一线海堤内围垦养殖区专门辟出720亩区域建立高潮栖息地。以“生态自然修复为主,人工适度干预为辅”为方针,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基础上通过勺嘴鹬等小型鸻鹬类栖息地营造、裸滩湿地恢复、岛屿建设、黑嘴鸥繁殖地营造等措施,成功打造了国内第一块固定高潮位候鸟栖息地。


640 (7).jpg


  基于“NbS”理念修复的“720”高潮位栖息地在建成后,来这里栖息的鸟类新增22个种类,达到410种,被央视《新闻联播》栏目点赞为自然遗产生态修复的“中国样本”。
  在全球自然湿地丧失和退化不断加剧的背景下,条子泥湿地的候鸟种群数量不降反升,其通过设立高潮位栖息地等加强鸟类保护的做法,为其他国家和地区作出了示范。目前,条子泥湿地共建成四块高潮位栖息地。
  “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在我国举行之际,条子泥湿地的成功保护是我国为积极推动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交出的一份亮丽答卷。”盐城申遗首席支持专家、北京林业大学教授雷光春说。


640 (8).jpg


  从自然中来,到自然中去。盐城黄海湿地遗产地生态修复案例以“NbS”为技术理念,对遗产地进行生态修复,有效保护勺嘴鹬等鸻鹬鸟类,保障候鸟迁徙生态通道安全;保护滨海滩涂生态系统,保障区域生态安全;有效保护和恢复了区域生物多样性。
  对黄海湿地遗产地的保护和管理,我市采取“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bS)”,更大程度地恢复湿地生态系统,构建融“自然—科普—生态”为一体的黄海湿地,为打造滨海湿地科学保护、合理利用与可持续发展提供最佳实践范例,也为江苏乃至整个黄(渤)海修复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和建议,为“美丽中国”打造绿色盐城的生态样本。




640 (9).jpg

▲黄海森林公园(资料图)



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盐城样本


9月下旬,在东台条子泥湿地,北京林业大学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研究中心和红树林基金会组成的联合调查队共监测到1164只珍稀物种小青脚鹬。

  从学界普遍认为的小青脚鹬全球种群数量不足1000只,到去年条子泥监测到1150只,再到今年1164只,条子泥小青脚鹬数量已连续两年突破学界预估。这反映了盐城黄(渤)海湿地保护工作取得的良好效果,更成为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成效的有力例证。


640 (10).jpg


  在昆明召开的生物多样性大会期间,盐城将参与到生物多样性论坛、基于自然解决方案的分论坛等两至三个专题的边会或分论坛中。盐城黄海湿地大美风光、湿地鸟类等盐城元素将闪耀中国馆主展区。

  “盐城黄海湿地的保护管理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发挥了积极的领导作用和示范作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秘书处高级项目官员奥利弗·希勒尔点赞盐城。

  国际鸟类协会首席执行官帕特丽夏·祖立塔表示,“盐城围绕鸟类栖息地所做出的生态修复,可以作为世界级的示范基地,也是实证科学的湿地管理例证,这是一项很大的成就。”

  南京大学湿地与滩涂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南京大学常熟生态研究院院长安树青认为,盐城采取“NbS”恢复湿地生态系统,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存、湿地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是探索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相协调的新途径,可为建设“美丽中国”和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贡献更多“盐城智慧”“盐城经验”。


640 (11).jpg


  近年来,盐城积极贯彻落实“两山”理论,对黄海湿地遗产地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取得突破性进展。目前已形成4个湿地保护小区,自然湿地保护率超过69%,在完善湿地修复规划编制的同时,全方位推进沿海湿地修复保护。

  其中,仅条子泥片区就已完成1.7万亩养殖区退渔还湿,累积整治互花米草1.2万亩;划定黑嘴鸥繁殖地2800亩,专职人员24小时巡视管护,保证繁殖地内鸟类繁衍不受人为干扰。遗产地内珍禽保护区退渔还湿工程、射阳盐场1号水库生态修复工程等通过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为鸟类等生物更好地营造了栖息地,维护了生物多样性,在生态系统服务方面取得卓越成效。





新闻链接


10月8日-10月10日

连续3天

央视新闻频道推出

特别节目《寻找勺嘴鹬》

将直播镜头聚焦盐城条子泥湿地

向世界讲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盐城故事”


640 (1).png

(点击图片了解详情)


640 (12).jpg

(点击图片了解详情)


640 (13).jpg

(点击图片了解详情)


来源: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登瀛观察



版权所有:盐城市湿地和世界自然遗产保护管理中心 联系方式:office@ycwnh.com  备案号: 苏ICP备2023028716号
免责声明:本网站有部分内容来自网络,如无意中涉及第三方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知,本网站会及时回复并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