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鸟之旅
首页>>关于我们>>我们的世界遗产>>申遗历程及后申遗时代

WechatIMG104 拷贝.jpg

申遗历程

2014年10月-2016年9月,开始调研谋划阶段;

2016年10月-2017年7月,列入预备清单阶段;

2017年4月-2017年9月,预审文本编制阶段;

2017年10月-2018年1月,正式文本编制上报阶段;

2018年2月-2018年10月,专家实地评估考察阶段;

2018年11月-2019年5月,通过评估报告阶段;

2019年5月26-7月5日,世界自然遗产审议阶段。


醉美生态 佚名_meitu_5.jpg

2016年12月


成立盐城市黄海湿地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工作领导小组

2017年2月

“中国渤海湾-黄海海岸带”系列申报项目列入世界自然遗产预备清单

 

2017年3月起

组织300多人次开展综合科考,编制申遗文本

 

  

1:观鸟;图2-3:滩涂底栖调查;

4-8:植被调查;图9:土壤调查;

2017年9月30日

提交申遗预审材料并通过

2017年11月

举办第一届黄(渤)海湿地国际研讨会

 

第一届国际会议照片

2018年1月31日

“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申报材料递交世界遗产中心,中英文文字材料达到200余万字,近5000页。

 

申报材料实物照片

2018年2月底

申遗文本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遗产中心的格式审查

2018年3月-8月

开展遗产提名地环境综合整治,并迎接评估。

 

 

环境整治方案和现场工作照片

2018年9月

国家林草局预评估


2018年10月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专家现场评估

 

2018年11月

举办第二届黄(渤)海湿地国际研讨会

 

2018年12月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反馈初步评估意见

 

2019年1月25日

国家林草局牵头和组织,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申遗区域保护地联盟成立会议暨第一次成员大会在江苏盐城举行,9家社团组织与17家自然保护地成员出席大会。联盟秘书处设在盐城。会议讨论并通过了《黄(渤)海申遗区域保护地联盟章程》,这标志着跨地域、跨机构的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申遗区域保护地联动保护机制初步建立。

 

联盟的大合影照片和logo

2019年2月

按照《世界遗产公约操作指南》规程要求,中国政府将条子泥区域作为一期提名地的一部分申报,并表示计划在2022年2月前提交第二期提名文本。

候鸟迁徙关键区域条子泥,一直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江苏省和盐城市政府庄重承诺:“永久放弃围垦,将条子泥区域纳入盐城黄海湿地世界自然遗产”。

 

盐城市人民政府确认已经放弃条子泥的开发和围垦计划

 

盐城市人民政府会同申遗技术支撑团队赴IUCN总部与其当面沟通交流。

2019年5月15日

世界遗产中心正式反馈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申报项目地的评估意见,认盐城黄海湿地突出普遍价值(OUV),但希望与其他14个申报点一同申报,因此建议要求重报

2019年5月-6月

盐城市委、市政府立即作出“全力争取”的决策,申遗团队与国家有关部委汇报、对接,讨论应对策略。盐城市领导与申遗团队赴世界遗产中心、IUCN等国际组织,在遗产价值认定和系列申报时间上进一步沟通。

国际鸟盟、英国皇家鸟类保护协会等国际组织等62位国际机构代表和专家学者先后致信中国政府和世界遗产中心,一再强调遗产地价值及保护迫切性,支持项目列入。

2019年7月5日

盐城市政府主要领导带队赴阿塞拜疆参加第43届世界遗产大会。期间,与各委员国说明盐城方案,与澳大利亚等国委员会国达成共识,提出大会修正案。盐城列入世界遗产的事实表明,生态文明思想的国际凝聚力和引领性作用已经凸显;坚持绿色发展核心,构建紧密的“生命共同体”,这一理念已获得国际社会高度认可。中国开始掌握国际生态话语权,这是“生态外交”的巨大成功。

 

 

2019年7月-至今

发挥盐城在第二期申遗中的领头作用。

在盐城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后,第二期提名地的申报工作拉开帷幕。盐城作为系列遗产的“领头羊”,为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二期)申报提供示范,召开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申遗区域保护地联盟大会,为黄海生态区及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区沿线提供经验。

 

 

联盟的章程,国家局申遗办下发的二期公文

盐城黄海湿地的成功申遗,充分彰显了中国各级政府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坚定决心,也体现了国际社会对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和成就的充分认可。

 

后申遗时代

自申遗成功以来,盐城市委、市政府迅速谋划部署“后申遗时”黄海自然遗产地的保护管理工作,印发实施《盐城黄海自然遗产地保护管理及可持续发展三年行动纲要(2019-2021)》,这是盐城市为自然遗产地保护管理利用精心绘制的“路线图”。

《三年行动纲要》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主动融入全球生态系统治理,以国际标准、世界眼光、科学精神把世界遗产这块金字招牌高水平地保护好、打造好,推动世遗优势转化为生态优势、竞争优势,使盐城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人居典范。 

02仙鹤家园 孙华金_meitu_2.jpg

 

成立盐城市遗产保护管理委员会,统筹全市遗产保护工作,构建以盐城市湿地与遗产管理办公室为主导、黄(渤)海湿地国际会议为平台、黄(渤)海湿地研究院为支撑,遗产地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政产学研”组织保障体系,切实肩负起保护世界遗产的历史使命,守护好这块宝贵的自然遗存。


 

  • 加强遗产系统保护

凝聚保护共识。按照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和有关国际公约要求,坚持严格保护,世代传承,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自然生态系统健康稳定。

强化执法检查。 加大环境执法监管力度,开展“绿盾”自然保护地专项行动,坚决查处破坏遗产地生态环境的违法行为。发挥黄海湿地环境资源法庭作用,建立黄海湿地保护执法协作机制,依法查处侵占、破坏黄海湿地等违法行为。

加强红线管控。严格控制涉及遗产地的项目审批,从源头控制和预防环境污染。各相关地区要科学划定湿地生态红线,确保黄海湿地生态系统功能不退化、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

强化规划引领。组织编制黄海湿地保护规划,明确黄海湿地保护的区域范围、目标任务、总体布局、保护重点、保障措施、保护投入和利用方式。


 

  • 提升遗产管理水平

建立以大数据、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的黄海湿地监测管理系统,组建遗产地专业管理队伍,设置遗产地保护界标,提高遗产地实时监控能力。推动设立国家级黄(渤)海湿地研究院,深化与北京林业大学、复旦大学、韩国庆北大学等国内外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深入开展湿地保护科研。借鉴香港米埔自然保护区等相关经验,以恢复和增强湿地生态功能为导向,以黄海湿地保护修复两年行动计划为主线,精细化推动生态修复工作。大力实施绿化造林工程,建设海堤生态隔离林屏障。


01_meitu_7.jpg

增强遗产传承活力

统一遗产地对外形象标识,设立盐城世界遗产地门户网站、创建遗产地微信公众号。建设盐城湿地遗产博物馆、城市湿地公园,促进保护展陈、公众教育和生态旅游。各有关地区围绕珍禽、麋鹿、勺嘴鹬、黄海辐射沙脊群等资源,打造特色主题馆。在文学艺术作品、科普读物、中小学的地方校本课程教材、旅游指南和专业工具书中体现盐城湿地遗产内容,进一步扩大盐城世界自然遗产的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加强国际合作交流

每年举办黄(渤)海湿地国际会议,加强与联合国湿地公约组织、湿地国际等国际组织合作交流,建立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路线城市联盟,推动沿线城市湿地和候鸟保护工作。每年举办盐城国际观鸟节和观鸟装备展,打造成为国际上“爱鸟、观鸟、护鸟”的组织和人士交流、分享的国际节日。积极筹办世界湿地生态旅游大会,用国际化语言讲好盐城故事。

01 (2)_meitu_6.jpg

  • 推进湿地生态旅游

站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高度,围绕“遗产+”新经济,制定遗产地生态旅游规划,高标准推进黄海湿地生态旅游业发展。重点改造提升丹顶鹤湿地生态旅游区、中华麋鹿园,新建盐城野生动物园、袁家尖度假岛,加快改造提升新洋港老街、黄沙港渔港特色小镇,规划建设弶港世遗小镇,完善提升野鹿荡特色生态旅游,科学实施蹲门退养区生态修复。积极推进环黄海生态经济圈建设,全力创成国际湿地城市。



  • 鼓励公众参与保护

充分动员社会力量,鼓励共青团、妇联、学联、少先队等社会团队,大中小学生,NGO组织及国内外相关人士,参与遗产保护管理、迁徙候鸟保护、国际会议服务等工作。建立健全志愿者制度,实行服务时长积分制管理,通过对优秀志愿者颁发证书等形式,提升志愿服务的社会影响力和志愿者的荣誉感。建立健全违法违规行为公众举报与曝光制度,开通遗产保护管理监督举报电话,鼓励公众、媒体、社会组织参与遗产地的保护监督,保证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版权所有:盐城市湿地和世界自然遗产保护管理中心 联系方式:office@ycwnh.com  备案号: 苏ICP备2023028716号
免责声明:本网站有部分内容来自网络,如无意中涉及第三方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知,本网站会及时回复并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