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鸟之旅
首页>>新闻与活动

《2021年盐城湿地保护管理报告》正式发布

发布日期:2022/02/02  点击次数:55


 2022年2月2日是第26个“世界湿地日”

值此之际

盐城市湿地和世界自然遗产保护管理中心

正式发布

《2021年盐城湿地保护管理报告》

↓↓↓



   

湿地是地球上生产力水平最高的生态系统之一,在保持水源、净化水体、调节气候、维持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系统监测和管理湿地资源,科学保护和修复湿地生态系统,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一环。

我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定不移推动绿色转型、绿色跨越,扎实推进城市发展和湿地保护深度融合,充分发挥湿地资源优势,全面加强湿地保护修复,持续优化湿地生态环境,逐步实现湿地、城市与人和谐共生。







据第二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结果显示,盐城市湿地总面积约为76.94万公顷,共有5类11型。

盐城市现有国家重要湿地(均为国际重要湿地)两处,分别为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江苏盐城湿地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盐城市现有6处省级重要湿地,除盐城珍禽和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外,还有建湖九龙口、盐都大纵湖、阜宁金沙湖、响水新沂河口4处,总面积为146733.56公顷。


image.png

2015-2021年盐城市自然湿地保护率



2019年7月5日,位于江苏省盐城市的“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于“一带一路”重镇阿塞拜疆首都巴库召开的第43届世界遗产大会上顺利通过审议,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一个、全球第二个潮间带湿地世界遗产,填补了我国滨海湿地类型世界自然遗产空白。

                                              image.png

盐城遗产地碱蓬滩涂(陈国远摄)


盐城是首个将“NbS”写入党代会的设区市,在盐城市第八次党代会上,时任市委书记曹路宝在报告中提出,“盐城将坚决扛起世界自然遗产生态保护责任,开展生态修复,最大力度保护好生态原真性和生物多样性”;要“实施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bS),切实强化山水林田湖草协同治理”。


近年来,盐城市在加强生态保护、推动绿色发展上持续发力,创新举措不断,综合治理成效斐然,全面加强退渔还湿工程、滩涂湿地生态修复、海岸线整治修复等工作的推进。2021年生态修复总面积为0.16万亩。


2021年,盐城市申报的以恢复鸟类栖息地为目标的基于自然解决方案——盐城黄海湿地遗产地生态修复案例,从全球258个申报案例中脱颖而出,被评选为“生物多样性100+全球特别推荐案例”。


《2021年盐城湿地保护管理报告》

全  文

↓↓↓




2021年盐城湿地保护管理报告







 

目录

第一章盐城资源状况... 1

1.1 盐城湿地... 1

1.2  重要湿地... 3

1.3 典型动植物... 4

1.4  自然湿地保护率... 4

第二章湿地保护体系... 5

2.1  世界自然遗产... 5

2.2  自然保护区... 6

2.3  湿地公园... 8

2.4  湿地保护小区... 9

2.5  其他保护地类型... 9

第三章湿地保护管理法规制度建设... 9

第四章湿地保护管理能力建设... 10

4.1  湿地保护管理队伍建设... 10

4.2  相关交流和学习... 10

第五章湿地科研监测能力建设... 13

5.1  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13

5.2  江苏盐城湿地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13

第六章湿地生态修复工程... 14

第七章湿地科教宣传工作... 16

7.1  湿地科普教育基地... 16

7.2  湿地宣教活动... 21

7.3  世界自然遗产品牌构建与宣传... 23

第八章总结与展望... 25

8.1  经验总结... 25

8.2  湿地保护存在问题... 26

8.3  保护管理建议及计划


湿地是地球上生产力水平最高的生态系统之一,在保持水源、净化水体、调节气候、维持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系统监测和管理湿地资源,科学保护和修复湿地生态系统,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一环。

我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定不移推动绿色转型、绿色跨越,扎实推进城市发展和湿地保护深度融合,充分发挥湿地资源优势,全面加强湿地保护修复,持续优化湿地生态环境,逐步实现湿地、城市与人和谐共生。

第一章盐城资源状况

盐城市地处江苏省中东部,长江三角洲北翼,是江苏省土地面积最大、海岸线最长的地级市。在我国沿海地区的地级行政区域中,它是唯一一个拥有两处国际重要湿地的城市。盐城拥有太平洋西海岸面积最大的淤泥质潮间带湿地,作为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路线上的关键枢纽,全球数以百万迁徙候鸟在这里停歇、换羽和越冬。

1.1盐城湿地

盐城市湿地资源丰富,特点鲜明。主要的湿地资源有三大类,分别为近海与海岸湿地、河流湿地以及湖泊湿地。湿地资源在空间上的分布自东向西大致呈现出东部滨海湿地、中部河网及西部里下河湖群三大典型分布特征。

据第二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结果显示,盐城市湿地总面积约为76.94万公顷,共有511型。其中,近海与海岸湿地面积约52.15万公顷,占总湿地面积的67.78%,河流湿地面积约3.62万公顷,占总湿地面积的4.71%,湖泊湿地面积约0.27万公顷,占总湿地面积的0.35%,沼泽湿地面积约0.05万公顷,占总湿地面积的0.07%,人工湿地面积约20.85万公顷,占总湿地面积的27.09%


盐城市第二次湿地资源调查概况表(面积:公顷)

盐城市

湿地型面积

湿地型比例(%

湿地类面积

湿地类比例(%

近海与海岸湿地

浅海水域

215506.28

28.01

521546.23

67.78

淤泥质海滩

270075.07

35.10

潮间盐水沼泽

28324.98

3.68

河口水域

7639.90

0.99

河流湿地

永久性河流

35698.92

4.64

36240.35

4.71

洪泛平原湿地

541.43

0.07

湖泊湿地

永久性淡水湖

2665.54

0.35

2665.54

0.35

沼泽湿地

草本沼泽

521.83

0.07

521.83

0.07

人工湿地

运河、输水河

50684.80

6.59

208466.09

27.09

水产养殖场

117546.33

15.27

盐田

40234.96

5.23

合计

100.00

769440.04

100.00


1.2重要湿地

1)国家重要湿地

盐城市现有国家重要湿地(均为国际重要湿地)两处,分别为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江苏盐城湿地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2)省级重要湿地

盐城市现有6处省级重要湿地,除盐城珍禽和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外,还有建湖九龙口、盐都大纵湖、阜宁金沙湖、响水新沂河口4处,总面积为146733.56公顷。

1.3典型动植物

盐城市湿地的动植物资源丰富。植物有5个植被型组,11个植被型,73个群系,维管束植物有121697种;藻类植物丰富,淡水藻类796种,近海浮游藻类7211种,近海大型藻类761种。脊椎动物有559179709种,其中鸟类多样性极高,鸟类种数有416种。

1.4 自然湿地保护率

盐城市拥有2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处国际重要湿地、1处世界自然遗产地,湿地保护地数量与等级在全国乃至世界均属前列。近年,盐城市自然湿地保护率稳步上升,从2015年的41.5%提升至2021年的62.0%。七年的自然湿地保护率如图所示:

                       image.png              2015-2021年盐城市自然湿地保护率


第二章湿地保护体系

2.1世界自然遗产

201975日,位于江苏省盐城市的“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于“一带一路”重镇阿塞拜疆首都巴库召开的第43届世界遗产大会上顺利通过审议,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一个、全球第二个潮间带湿地世界遗产,填补了我国滨海湿地类型世界自然遗产空白。


2.2自然保护区

1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始建于1986年,总面积2666.67公顷,核心区1656.67公顷,缓冲区288公顷,实验区722公顷。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95年加入“中国生物圈保护区网络”;1997年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2年成为“国际重要湿地”;2003年成为“东亚一澳大利西亚鸟类保护网络”成员;2007年成为“长江湿地保护网络”成员;2019年成为盐城世界自然遗产地的重要组成部分。麋鹿保护区主要以恢复野生麇鹿种群为重要任务。


2江苏盐城湿地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江苏盐城湿地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始建于1983年,总面积247260公顷,其中核心区面积22596公顷,缓冲区面积56742公顷,实验区面积167922公顷。1992年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成为“世界生物圈保护区”;1996年成为“东北亚鹤类保护网络”成员;1999年成为“东亚一澳大利西亚涉禽迁徙网络”成员;2002年成为“国际重要湿地”;2006年成为“东亚一澳大利西亚候鸟迁飞区伙伴关系”成员;2014年成为“国际自然保护地联盟”成员;2019年成为盐城世界自然遗产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江苏盐城湿地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丹顶鹤等野生珍禽及其赖以栖息的生态系统。


2.3湿地公园

盐城市现有国家湿地公园2处,分别为江苏建湖九龙口国家湿地公园和江苏盐城大纵湖国家湿地公园;省级湿地公园2处,分别为江苏东台永丰省级湿地公园和江苏阜宁金沙湖省级湿地公园;市级湿地公园4处,分别为江苏大丰东沙市级湿地公园、江苏省盐城盐渎市级湿地公园、江苏盐城条子泥市级湿地公园和阜宁马家荡市级湿地公园。

江苏建湖九龙口国家湿地公园位于建湖县西南部,地处淮安、扬州、盐城三市交界处。“九河汇聚、九龙相交”,是典型的潟湖型湖荡湿地。九龙口还是里下河地区重要的汇水、过水和行洪通道,是区域水生态重要“安全阀”。

江苏盐城大纵湖国家湿地公园位于盐城市盐都区西南部,距盐城市区45公里。大纵湖国家湿地公园位于盐城市饮用水源蟒蛇河、江苏盐城湿地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上游,生态意义重大。

2.4湿地保护小区

近年,盐城在野生动植物重要栖息地、水源地等具有较高保护价值及受威胁比较严重的湿地区域陆续建设了46个湿地保护小区。

2.5其他保护地类型

盐城市还有其他形式保护地13处,其中,水源地保护区9处,森林公园3处,风景名胜区1处。

第三章湿地保护管理法规制度建设

《盐城市黄海湿地保护条例》(2019年);

《盐城市湿地保护总体规划(2019-2030)》(2019年);

《盐城黄海自然遗产地保护管理及可持续发展三年行动纲要(2019-2021)》(2019年);

《盐城市湿地保护修复两年行动计划(2019-2020年)》(2019年);

《盐城市“十四五”世界自然遗产保护管理战略规划》(目前已通过市常务会议审查)

第四章湿地保护管理能力建设

4.1湿地保护管理队伍建设

2019年机构改革后,由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统一行使湿地保护管理职责,大部分县(市、区)自规局已设林业服务中心协助开展工作。但湿地保护专业技术人员缺少,为提升湿地保护管理能力,2020年底,市本级成立了盐城市湿地和世界自然遗产保护管理中心(正处级事业单位),负责全市湿地保护管理工作。

此外,关于重要湿地,包括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省级湿地公园等重要湿地也有专门的保护管理机构负责各自区域内的湿地保护管理工作。

4.2相关交流和学习

1)全球滨海论坛

由江苏省盐城市举办的黄(渤)海湿地国际研讨会,经过四年成功举办,已逐渐成为全球滨海湿地和迁飞候鸟领域的重要平台。2022年1月10日至11日,在自然资源部国际合作司的指导支持下,全球滨海论坛的四大倡议发起机构下,首届全球滨海论坛在盐城召开。

本次会议由自然资源部和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论坛主题为“和谐共生:携手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论坛用中国方案、中国行动,为全球共谋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经济绿色复苏注入了新动力。盐城市各县(市、区)积极参加,交流学习湿地保护相关经验知识。

本次论坛建立了盐城独特的全球滨海城市品牌定位,提高了国际传播能力,提升了城市国际影响力,展现了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地区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为我国对外交流、国际合作、文明互鉴提供示范案例,为全球生态治理和滨海湿地保护贡献美丽中国的盐城方案。


2)全市湿地保护管理培训班

2021415日至17日,江苏盐城湿地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联合盐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盐城市湿地与世界自然遗产保护管理中心联合举办全市湿地保护管理培训班,旨在进一步加强湿地保护和科学管理,提升我市湿地保护管理水平,促进我市湿地保护管理事业健康有序发展。全市各县(市、区)林业局、盐城主要湿地保护地、湿地公园等相关单位人员参加培训。


3)全市湿地与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座谈会

为进一步保护好湿地和野生动植物资源,发挥其良好的生态、产业和文化功能。202112月,盐城市湿地和世界自然遗产保护管理中心召开全市湿地与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座谈会,就湿地和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管理工作展开讨论交流。

第五章湿地科研监测能力建设

5.1 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每月5日、15日、25日开展野生麋鹿种群网格化监测管理。2021年调查轨迹全年里程超过12000公里,累积1200多个标注点,基本覆盖了野生麋鹿活动区域,并持续完善科研监测设备:建设物联网大数据库系统1套,完善生态环境监测系统中水质监测、负氧离子、PM 2.5监测等设备,采购巡护车辆2辆,巡护无人机、信息收集处理设备多套、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系统、超低温冰箱等设备。

2021年麋鹿保护区发表科研论文12篇,其中SCI1篇,中文核心4篇,省级刊物7篇,在国内外相关领域获得较大的影响效果。

5.2 江苏盐城湿地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江苏盐城湿地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21年主持和合作开展8项课题研究。强化资源监测工作,开展鸟类、水质、海岸侵淤等各类监测10余次。响应市委市政府建设“数字盐城”战略,启动保护区智慧管理中心项目建设,编制建设方案并通过省林业局审批。此外,与青岛海洋所、南京大学等院所共建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装备3套大气和土壤监测设施,开展自动监测。与上海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扬州大学、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和市疾控中心等单位合作开展疫源疫病监测工作,采集送检样品5600多份。

2021年获淮海科学技术奖科技创新一等奖1项,获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成果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获得实用新型专利2项、发明专利1项。

第六章湿地生态修复工程

盐城是首个将“NbS”写入党代会的设区市,在盐城市第八次党代会上,时任市委书记曹路宝在报告中提出,“盐城将坚决扛起世界自然遗产生态保护责任,开展生态修复,最大力度保护好生态原真性和生物多样性”;要“实施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bS),切实强化山水林田湖草协同治理”。

近年来,盐城市在加强生态保护、推动绿色发展上持续发力,创新举措不断,综合治理成效斐然,全面加强退渔还湿工程、滩涂湿地生态修复、海岸线整治修复等工作的推进。2021年生态修复总面积为0.16万亩。

2021年,盐城市申报的以恢复鸟类栖息地为目标的基于自然解决方案——盐城黄海湿地遗产地生态修复案例,从全球258个申报案例中脱颖而出,被评选为“生物多样性100+全球特别推荐案例”。


下一步将继续运用“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法(NbS)”的理念在盐城开展实践。

2021年,由黄海湿地研究院牵头编制方案的盐城市海岸带生态修复保护项目入选2022年度中央财政支持生态保护修复专项,获批中央生态修复专项资金3亿元,用于开展东台川水湾及射阳海岸带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实施期限2年,拟采用“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法(NbS)”方案,计划生态修复面积不低于1550公顷,修复岸线长度不低于22.9公里。项目实施后,将有效提升盐城海岸带防灾减灾能力、生态系统质量及服务功能。

2021年,江苏大丰沿海开发集团有限公司在建川养殖场约108公顷地块开展生态修复,恢复湿地生态功能,该项目计划于2022年完成。项目通过分析鸟类栖息生存需求,制定湿地修复与生态种植相协调的规划方案,探索构建适合鸟类栖息的鸟类友好型生态湿地,建成后将显著提高该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生物多样性。

第七章湿地科教宣传工作

7.1湿地科普教育基地

为充分发挥湿地公园科普宣教作用,盐城市湿地遗产中心、珍禽保护区、麇鹿保护区等均已建成湿地科普馆。通过多种现代化展示手段及技术,打造融湿地知识科普、生态旅游、学科研究交流为一体的湿地展示环境教育基地。

1)黄海湿地博物馆和盐城湿地博物园

2022110日开馆的黄海湿地博物馆和202151日试开放的盐城湿地博物园,有机地组成了丰富而直观的室内与室外、虚景与实景、人文与自然、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湿地生态和文化景观。其位于盐城市亭湖区,免费为公众开放。

黄海湿地博物馆由盐城老火车站设计改造,博物馆共计3层,场馆建筑面积约18573平方米,布展面积约6000平米。整个馆内主展区分为海陆天成、天际旅程、河海交响、湿地家园、全球使命中国担当五个主题。黄海湿地博物馆被评为首批江苏省对外宣传文化展示基地,也是苏北城市唯一入选的博物馆。自开馆来已接待游客6000余人,免费讲解场次达到近100场,场馆展示内容及服务质量受到市民一致好评。


盐城湿地博物园作为博物馆的户外展区,自试开放以来,积极开展黄海湿地少年营自然教育活动,设有湿地课堂、趣味体验、科学探究、艺术绘玩、节日熏陶等具有科普性、互动性、趣味性的多类型教育活动。至今已成功开展34期活动,每期活动招募5周岁以上孩童及亲子家庭。黄海湿地少年营参营人次约600人次,志愿者团队达50人。

黄海湿地少年营“我为鸟儿安个家”活动

2)江苏盐城湿地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江苏盐城湿地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国家环保科普基地、国家生态环境科普基地、自然教育学校(基地),2021年又成功创建全国林草科普基地、国家青少年自然教育绿色营地(江苏唯一)和盐城市研学旅行实践教育基地。

珍禽保护区积极打造研学旅游品牌,设计印制《“鹤”我一起去旅行》科普研学手册,年内接待研学人员约1.2万人次。举办《盐城湿地-我的家》首发式,编印的《盐城湿地-我的家》荣获“梁希科普作品一等奖”。科普作品《探秘珍禽繁育过程》获第七届江苏省科普公益作品大赛科普视频三等奖,《“盐·鹤”海盐创意设计》获第七届江苏省科普公益作品大赛三等奖,《为什么黄鹤一去不复返》获第七届江苏省科普公益作品大赛优秀奖。


3)盐城黄海湿地展示中心

盐城黄海湿地展示中心位于盐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未来科技城C3栋黄海湿地研究院一楼,展陈面积1000平方米,为科普教育及研学活动提供场所,中心通过开展多次研学活动,增加了学生对湿地知识和生物多样性的了解,切实提升师生的生态保护意识和责任意识,转变环保观念,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展厅目前累计接待104场,计2100人左右。


7.2湿地宣教活动

1)世界湿地日活动

202122日“世界湿地日”,围绕“湿地与水”的主题,盐城市各县(市、区)积极开展湿地日的科普宣教活动,通过发放宣传册、设立咨询台、挂宣传横幅、摆放宣传展板、媒体舆论引导等形式,向市民展示湿地风光、宣传湿地保护法律法规、讲解湿地保护的重要性和营造了湿地保护的良好氛围。

2)盐城黄海湿地国际摄影大赛

盐城黄海湿地国际摄影大赛是由盐城市人民政府、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尼康中国联合主办,盐城市湿地和世界自然遗产保护管理中心、上海高铁旅游服务有限公司共同承办,于20201230日盐通高铁开通运营之际正式启动。大赛旨在通过“影像+高铁”的力量,推动盐城黄海湿地世界自然遗产保护和传播,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本次大赛参赛人数为635名,参赛摄影师分别来自35个国家,提交了1.1万幅参赛作品。

2022110日,该大赛在由自然资源部与江苏省人民政府主办的全球滨海论坛上,举行了颁奖仪式。


3)鹿王争霸赛

2021627日,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功举办了以“鹿王争霸与世界自然遗产”为主题的第九届鹿王争霸赛现场直播活动,充分展示了麋鹿保护区优美的生态环境和生态文明建设成果。

4盐城西岸湿地文学创作中心

今年,市遗产中心与市文联共同筹划,通过工商部门注册,成立了“盐城西岸湿地文学创作中心”,制定了《湿地文学创作五年行动计划(20222026)》,以活动推进湿地文学创作,以评奖提升湿地文学创作水平。有效运用社会资本,聚合民间力量,为提升盐城湿地和世界自然遗产文化内涵而努力前行。


7.3世界自然遗产品牌构建与宣传

1)世界自然遗产品牌构建

市遗产保护中心积极推进世界自然遗产品牌构建工作,邀请国内知名专家举办了黄海湿地世界自然遗产品牌口号研讨会,经过研究讨论确定了盐城世界自然遗产宣传口号为:盐城黄海湿地世界自然遗产千万候鸟的家园,并且开始通过海报、视频等形式在媒体平台、机场火车站等场所对外推送。目前,市遗产中心将对包括品牌书、文创产品开发等系列的品牌推广工作做详细规划,后期将按计划进一步将世界自然遗产的品牌做大做强。

2)世遗进高校系列活动

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擦亮盐城世遗品牌,202012月,由共青团江苏省委、盐城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盐城市湿地和世界自然遗产保护管理中心、共青团盐城市委承办的“遇见大美湿地、共建美丽家园”——盐城黄海湿地世界自然遗产走进百所高校活动正式启动。

截至20211231日,世遗进高校系列活动已经进入了包含江苏省、云南省、上海市、澳门特别行政区等6个省市地区的27所高校,建立了27个高校志愿者团队,共招募志愿者352名,线上线下共接待参观师生达10万人次。


第八章总结与展望

8.1经验总结

盐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湿地保护工作,始终把湿地保护作为生态建市、生态立市的重要内容和自觉行动,在加强2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设的基础上,大力推进国家级湿地公园、省级湿地公园等自然保护地的建设,湿地保护体系逐步完善,自然湿地保护率逐年上升。

总体上,2021年在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盐城市湿地保护管理能力得到有效提升、科研监测以珍禽保护区和麋鹿保护区为主成果斐然、科教宣传等工作也取得了较大突破。此外通过积极开展国际交流,持续四年的国际会议今年上升为部长级全球滨海论坛,扩大了我国自然生态领域的国际朋友圈,开拓了生态外交新空间,提高了盐城湿地名片的全球影响力。

8.2湿地保护存在问题

1)湿地保护管理能力有待提高

目前,盐城市湿地方面的机构改革正在推进,但是部分部门在湿地保护管理方面难以形成合力。同时,基层湿地保护管理机构专门的湿地管理人才缺乏,人员不足,很多机构制定了湿地保护相关规划,但规划执行进展较慢,影响了湿地保护和管理的效果。

2)全市湿地科研监测体系缺乏

当前,全市湿地科研监测能力不均衡。麋鹿保护区和盐城珍禽保护区关于湿地保护的科研监测工作开展较常态化,同时取得了系列科研成果。但是,受到人力、资金等因素制约,盐城市各县区该方面的工作进展缓慢,全市范围的湿地监测网络体系尚未建立,科研监测设备及人力均不足,各类湿地公园未能较好地定期自主开展科研监测工作。

3)湿地科普宣教体系尚不健全

今年虽然加大了科普宣教场所建设,但科普宣教队伍、导览人员的专业能力依然不够;社会力量、志愿者参与科普宣教的工作机制尚未建立;针对不同服务对象的科普宣教活动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上都有待提高与深化。

4)生态修复亟待加强

受水体污染、外来物种入侵、海岸线变迁等影响,部分湿地存在旱化、生境破碎、生态功能减弱等问题。目前,滨海湿地生态修复主要面临互花米草整治难度大、地方修复资金投入压力大、已退出区域修复进展缓慢等问题。

8.3保护管理建议及计划

1)健全湿地保护管理机制,提升湿地保护管理能力

加强行政管理和技术力量保障,全市统筹,完善各层各级各部门职能明确的市级湿地保护管理机制。多措并举将更多的人力、资金、技术下沉到基层湿地保护管理部门,保障相关部门能够有条不紊地推动当地的湿地保护、生态修复、及相关规划执行。加强湿地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加强湿地保护队伍建设。

2)加大资金投入,提高科研监测水平

加大资金投入,保证湿地调查与监测、科学研究、监测设备采购、人员培训等有充足资金支持。建立湖荡湿地和滨海湿地两大监测体系,系统性地常态化开展湿地水文水质、湿地动植物、湿地气象、土壤、关键物种等湿地资源与环境的调查与监测,为盐城市湿地保护与管理提供依据。推动各部门单位数据共享平台建立,实现湿地实时监测,动态把握湿地健康状况。

3)推进湿地科普宣教体系建设,提升公众生态意识

完善湿地科普宣教体系建设。以湿地日、爱鸟周等为契机,开展系列高质量宣传活动。利用自然资源及展示场馆,针对不同群体,有组织、有计划的开展多元化湿地自然教育活动,加大科普宣教队伍建设工作,提升科普宣教人员的专业素养。

4)加大生态修复技术研究,推进生态修复工程

进一步摸清需修复地块的基本情况,立足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bS),统筹编制修复方案,积极争取上级部门政策与资金支持,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如川水湾与射阳海岸带生态修复工程,积极探索建立可复制推广的盐城滨海湿地修复模式,显著提高湿地退化区域的生态功能,助力黄海湿地可持续发展。

主要参考资料:

1、      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申遗文本

2、      关于《盐城市湿地保护修复两年行动计划》文件执行落实情况的报告

3、      《盐城市湿地保护总体规划(2019-2030)》

4、      《盐城市申报国际湿地城市综合报告》

5、      2020年江苏省湿地保护年报》

6、      《江苏省林业局关于2021年全省湿地保护目标完成情况的通报》






版权所有:盐城市湿地和世界自然遗产保护管理中心 联系方式:office@ycwnh.com  备案号: 苏ICP备2023028716号
免责声明:本网站有部分内容来自网络,如无意中涉及第三方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知,本网站会及时回复并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