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市湿地保护总体规划(2019~2030)》解读
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地球三大生态系统,被广泛赞誉为“地球之肾”“生命摇篮”和“物种基因库”。盐城已成为全国 拥有2处 自然保护区、2处国际重要湿地、1处 自然遗产的地级市,湿地保护地数量与等级在全国乃至 均属 。作为一个在湿地上成长起来的城市,科学保护与恢复盐城的湿地资源,维持健康的湿地生态系统,是盐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石。
近年来,为了保护湿地资源,推动创建“国际湿地城市”,市委、市政府紧紧围绕生态盐城的发展主题,始终坚持把湿地保护和修复作为生态建市、生态立市的重要内容和行动自觉,日前发布了《盐城市湿地保护总体规划(2019~2030)》(以下简称《总体规划》),使《总体规划》成为盐城市2019-2020年国际湿地城市创建的行动指南和盐城市2019-2030年间湿地保护修复项目实施的行动纲领。记者日前就《总体规划》的修编背景、内容和规划意义等,采访了有关专家,对规划进行了解读。
盐城湿地呼唤长远规划
据了解,盐城市境内河道水网纵横,湖泊荡滩密布,湿地资源极其丰富,滩涂湿地、湖泊湿地、河流湿地、沼泽湿地、人工湿地种类齐全,是江苏省内湿地类型最齐全的地级市,其中近海与海岸湿地占江苏省同类湿地总面积的53.62%,位居江苏省首位。盐城所保存的沿海潮间带滩涂湿地,是太平洋西岸和亚洲大陆边缘面积 、生态保护 的海岸型湿地,是我国乃至 上为数不多的原始海岸带之一,成为我国 的沿海湿地自然保护区。
该区域是全球8条鸟类迁徙通道之一“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区”的重要补给站和东北亚重要的候鸟迁徙中转站,重要性位列东亚-澳大利西亚迁徙路线上1030个保护区及候鸟栖息地之首;是目前全球丹顶鹤 的越冬地和23种国际重要性鸟类南北迁徙的主要驿站,为丹顶鹤、黑嘴鸥、河麂、麋鹿等珍稀濒危动物提供了宝贵的自然栖息地;支撑了17种 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物种的生存,在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编制盐城市湿地保护总体规划,明确未来一定时期的湿地保护工作方向,既是认真履行《湿地公约》,承担国际义务责任的需要,也是提高滨海湿地保护,探索国际湿地保护路径,保障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路线上鸟类重要栖息地乃至全球生态安全的需要。”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局长徐增产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加强顶层设计,理顺保护机制,制定详实、可行的湿地保护规划,既有现实的迫切性,也有历史的必然性,可以大力彰显盐城‘百河水润之城、东方湿地之都’生态特质,促使盐城成为全球‘城市、人与湿地和谐共生’的典范。”
《总体规划》应时而生
《总体规划》共十一章,在湿地资源与保护管理现状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盐城湿地保护管理和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明确了规划的指导思想与目标,通过湿地保护、湿地修复、湿地科研监测与科普宣教、湿地管理、湿地文化、湿地可持续利用等六项内容的顶层设计,针对性地改善或解决盐城市湿地保护现状和问题,实现湿地保护的长足发展。
《总体规划》根据湿地保护分区布局及保护目标,提出了全市湿地资源“一区两屏七廊多节点”的保护空间格局。其中:一区为城市中心湿地区;两屏为里下河湖荡湿地与水源保护屏障、滨海生态安全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屏障;七廊为七条河流湿地海陆生态联系通道;多节点为区域内具有重要生态功能的湿地保护节点。
《总体规划》规划期为2019年至2030年,分为近期、中期和远期三个阶段。其中近期目标是:到2020年,初步建立湿地保护管理体系,发布市级重要湿地名录,新增一批湿地保护地,全市湿地保护率达55%以上,全市自然湿地保护率达到63%以上,湿地污染占用得到遏制,监测网络基本形成,保护管理发挥作用,科普宣教成效初显,全社会湿地保护意识明显增强。
中期目标(2021-2025年):到2025年,健全湿地保护管理体系,夯实保护管理成效,湿地保护率达67%以上,自然湿地保护率达到79%以上,湿地污染威胁全部清除,科研监测水平成效显著,湿地保护管理能力达到规范化、科学化水平,退化湿地生态功能恢复效果明显,保护湿地意识深入人心。
远期目标(2026-2030年):到2030年,湿地保护率达到70%以上,自然湿地保护率达到82%以上,形成完善的全市多级湿地保护体系和分级管理体系,湿地保护管理能力达到 水平,建立系统的科普宣教和科研监测体系,形成合理、可持续的湿地产业布局,探索出一条经济发展与湿地保护双赢的途径,为全球人口密集、经济发达地区提供参考。
盐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自然保护地管理处负责人花德政认为,《总体规划》出台适逢其时,可以强化湿地利用监督管理,提升全民湿地保护意识,提高湿地科研监测水平,为创建国际湿地城市提供保障,全面提升盐城湿地生态系统价值,系统维护盐城湿地生态系统健康。
《总体规划》提升城市形象
《总体规划》通过湿地保护小区、湿地公园等建设进一步扩大全市湿地保护率,形成 —省—市—县四级管理格局,建立系统完整的湿地保护管理体系。据了解,《总体规划》是在对各县(市、区)进行实地调查、调研的基础上编制完成的,规划建设的重点工程均是针对各地湿地保护修复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提出的。
同时,也充分考虑了工程实施的可行性,已经与地方各县(市、区)进行了多次对接,各项工程已经得到地方政府的认可。因此,以《总体规划》作为我市今后实施湿地保护、管理和可持续利用的行动指南,通过河湖水网的湿地修复工程改善全市河流水系、滨海湿地水环境质量状况,修复湿地生态系统,改善城市湿地环境,为城市居民提供舒适宜人的生态环境,通过湿地科普宣教体系建设,激发社会关注和参与湿地保护的意愿和行动,营造人与湿地和谐共生的城市氛围。
“《总体规划》的编制和实施,可以进一步提升盐城在国际国内的生态知名度和美誉度,进一步促进全市湿地生态资源的有效保护和科学利用,使‘东方湿地之都’和‘百河之城’更加名副其实;再次,有利于盐城国际湿地城市创建和申报工作更有抓手、更接地气,让创建工作在盐城有声有色有形、落地开花结果。”市创建国际湿地城市办公室副主任汤中文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