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30日 中国•盐城
2019年7月5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遗产委员会在第43届 遗产大会上,将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 期)正式列入了《 遗产名录》,这是国际社会对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突出普遍价值的高度认可。
继2017年和2018年连续两年成功召开黄(渤)海湿地盐城国际会议,为盐城黄海湿地 遗产申报凝聚了广泛的国际共识后,2019年黄(渤)海湿地国际会议,以 自然遗产保护管理与可持续发展为主题,于2019年9月28日—30日在盐城成功举行。来自22个 的政府代表,以及、媒体、重要国际组织、知名研究院校、企业等负责人及代表近400350位多名嘉宾代表出席了会议。
本届会议是盐城黄海湿地申遗成功后的首届国际会议,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新颖、活动紧凑,与会专家学者围绕遗产地科学保护与管理、 遗产保护的公众参与和生态教育、遗产地可持续发展、环黄海生态经济圈等前沿热点问题,开展学术交流,进行高端对话,达成广泛共识,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和引领性的务实成果,包括:
2019年7月5日,来自中国和国际社会的代表在巴库庆祝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遗产委员会将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 期)正式列入了《 遗产名录》,同时中国将进行第二期的申报。这是对于黄(渤)海候鸟栖息地迁徙水鸟独特重要性的高度认可。
会议围绕黄渤海湿地 遗产的科学保护与管理、 遗产地的可持续发展和 遗产保护的公众参与和生态教育三个专题,聚焦 前沿,开展学术交流与研讨。1、中国 林业和草原局召开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二期)申遗工作领导小组 次工作会议,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二期)申遗工作正式启动。会议期间还召开了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申遗区域保护地联盟全体会议,并发布联盟 标识。
2、盐城黄海湿地保护管理与可持续发展迈入新阶段。会议期间专家广泛而深入的系统研讨,为开展黄海湿地遗产地的科学保护与管理以及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会议正式发布了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 期标识,系统打造黄海湿地 遗产地的国际化品牌。
3、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路线城市和区域的交流与合作开拓了新局面。会议期间,来自俄罗斯、美国、新西兰、韩国、菲律宾、柬埔寨等迁飞沿线 代表,以及天津、上海、东营等中国迁飞城市代表共同发布了《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路线城市合作展望》。
4、黄海湿地研究院国际化合作与交流的层次及格局不断提升。会议期间,黄海湿地研究院与韩国庆北国立大学、保尔森基金会、天合公益基金会等签订合作协议。研究院为来自 自然保护联盟、英国皇家鸟类保护协会、国际鹤类基金会、湿地国际等8位国际专家学者颁发国际志愿者证书,高层次的国际志愿者队伍正式组建;研究院新增聘请来自剑桥大学、荷兰格罗宁根大学、同济大学等5位国际 专家学者担任特聘研究员,研究院特聘研究员的队伍与实力不断提升。
5、黄(渤)海湿地国际会议与盐城国际观鸟装备展、盐城国际观鸟赛形成了“一会、一展、一赛”的整体联动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会议的国际影响力与召集力不断提升,国际化、市场化、公众化的参与程度持续提高,并为打造湿地保护与迁飞候鸟保护领域的国际盛会“盐城国际湿地节”积累了广泛经验。
会议期间,与会专家们务实研讨、集思广益,提出了一份重要的建议清单,供盐城、其他地方政府和国际参会者参考实施,包括:
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申遗区域保护地联盟成立于2019年1月,由17个自然保护区和9个社会组织组成。在本次国际会议期间,该联盟进行了第二次会议。会议建立了跨区域、跨单位的保护机制,为协调这些沿海湿地及其候鸟种群的保护管理和恢复起到了重要作用。
会议同期,来自尼泊尔、柬埔寨、韩国、新西兰、俄罗斯5个 ,中国9个城市的代表参加了 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路线城市圆桌会议。通过对沿线候鸟、湿地保护现状与未来合作的深入讨论,与会代表高度认同在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路线沿线扩大地域交流、加强城市间合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就筹备建设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路线城市联盟、沿线城市在生物多样性保护、迁飞候鸟保护及可持续发展领域合作等问题进行了充分讨论。
“2019年黄(渤)海湿地国际会议”达成如下共识:
1、关于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路线城市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在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路线城市圆桌会议中,来自尼泊尔、柬埔寨、韩国、新西兰、俄罗斯5个 ,中国9个城市的代表审议通过了《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路线城市联盟工作展望》,建议一致同意成立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路线城市联盟,以加强沿线城市的紧密联系与合作,促进湿地和候鸟保护工作及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2、会议认为,在《拉姆萨尔公约》、《迁徙物种公约》和《生物多样性公约》中提倡建立“提议建立的全球滨海论坛”中,建议盐城在此发挥关键性作用。探讨由盐城可发挥关键性作用,建议拉姆萨尔秘书处在盐城设立办公室,并对标国际 标准将盐城建设为国际湿地城市。
3、建议基于科学的解决办法进行生态评估与生态修复,尤其是加强关于外来入侵物种互花米草的综合治理。同时加强高潮位栖息地的保护与管理工作,对重要潮间带湿地附近定期建立高潮位栖息地,并进行精心管理。为鸟类、生物多样性和当地社区打造 的可持续发展沿海湿地管理示范点与示范案例。
4、这一举动不仅有利于保护黄(渤)海候鸟栖息地 期和第二期中的保护区以及其他重要的黄(渤)海区域保护区,而且进一步加强了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路线沿线重要保护区网络的潜力,将沿线的城市与保护区联系起来,为水鸟和海岸湿地保育建立有效的相互联系。
2、关于黄(渤)海候鸟栖息地保护管理计划的制定
采用总体管理计划对 期和拟议的第二期 遗产地进行管理,采取修订、更新版的管理计划来管理包括缓冲区在内的个别地点,采取循证、科学方法以及主动管理办法来提供重点迁徙鸟类物种的生态需求。其目的在于为鸟类、生物多样性和当地社区打造 的可持续发展沿海湿地管理示范点。尤其是关于外来入侵物种互花米草的治理,应基于科学的解决办法进行有效评估和生态修复。
3、关于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生产性海岸的可持续开发
建议重视“生产性海岸”的理念,在可持续开发的理念下,加强对可进行贝类渔业的潮间带,以及包括盐池和水产养殖的作为高潮栖息地点极其重要的潮上人工湿地的深入研究,以支持鸟类栖息的保护和地方经济的发展。
5、建议组建灵活性好、充满活力、反应迅速的生态旅游开发团队,按照明确的标准开展高质量的生态旅游,重点关注广大人民的幸福和文化需求,以及湿地和居住鸟类的保护和健康。同时加强和维持公众参与和生态教育,参考国际经验,确立 标准,这也应该是系列 遗产保护管理以及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点和核心。,包括盐池和一些水产养殖业(虽然建造深水池塘可能有负面影响)。这些都需要做进一步研究,以便更好地理解潮间带和近岸渔业及水禽的关系,从而为潮间带生态系统的可持续管理提供咨询,以支持鸟类栖息和地方经济发展。
在对地方经济进行可持续开发的背景下,要特别重视“生产性海岸”概念,包括用于进行贝类渔业的潮间带,以及作为高潮栖息地点极其重要的潮上人工湿地,包括盐池和一些水产养殖业(虽然建造深水池塘可能有负面影响)。这些都需要做进一步研究,以便更好地理解潮间带和近岸渔业及水禽的关系,从而为潮间带生态系统的可持续管理提供咨询,以支持鸟类栖息和地方经济发展。
4、关于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的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黄(渤)海候鸟栖息地作为高潮位栖息地,是重要潮间带湿地,因此生态旅游规划需要按照明确的标准,重点关注人的幸福和文化需求,以及湿地和鸟类的保护。同时,还应公布一份全面的旅游资产清单,对湿地旅游的可持续性指标和经济活动进行互动监测。加强和维持公众参与和生态教育应该是系列 遗产保护管理以及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点和核心。为对标国际 水平,并确立 标准,公众参与活动应以迁徙路线和 范围内的 实践作为衡量标准。
本次会议论证务实,成果丰硕,各国各方代表对会议指导单位( 林业和草原局、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主办(盐城市人民政府)、承办方(天合公益基金会、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申遗区域保护地联盟)的工作表示肯定与感谢,并希望盐城及相关各方利用好国际会议这一重要平台,持续开展环黄海生态经济圈研究等相关工作,为构建全球沿海湿地生命共同体作出努力!